主页 > 经典句子 > 正文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97段优美文案」

2023-12-14 10:24 来源:贴刊网 点击: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代表人物有盘古、伏羲、女娲、广成子、黄帝、炎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张道陵、司马徽、诸葛亮、徐茂公、宋濂、刘伯温、颜真卿、王羲之、张三丰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2、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3、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4、这也就是《淮南子》中说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5、我们凡人,当然不能像那些伟人一样,找个机会推进历史向前发展;也不能像老子、庄子一样,得其道让世人敬仰。我们想做到的,只是尽力去参透深奥的道学思想,而使得自身能够散发出一种君子之气。

6、其实,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人生短暂,不要去刻意改变自然,能够做到按照自然去办事,简单地生活,才是幸福的。比起杨广,陶渊明则是幸运的。

7、老子认为,不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世间万物之规律,就可以勤于指导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

8、第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

9、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

10、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1、道家学派的名字,来自于道。而道的原意是道路,这是最浅层的最原始的本意,在道路的基础上,有了外延更加广阔的引申意,就是方法、途径,在往外延伸,就有了法则、规律、最高理念的意思。所以说,道家的道,就是一种最高理念,至高无上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和宇宙万物都遵从的一种规律。从自然社会上来说,这个道是天道,从人类社会来说,这个道是人道。在春秋时期,也许是在老子之前,郑国的哲学家子产就已经提出了天道和人道的理论。子产在解释一桩火灾的时候,抛弃了那些神秘主义思想,他说,“天道远,人道迩”。这是相当先进的思想。而老子则是在天道与人道的研究上,更进一步。他是第一个把“道”的观念引进自己哲学理念的人,他非常明确地表达了“道”的概念,就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发展的总法则。

12、林杰老师解释说:「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13、第一阶段以杨朱为代表,主要思想是轻物重生,行为上企图避世。但事实上,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必须接触社会,因此不可能达到思想的目的。

14、就因为在万物之中,只有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天、地、道。其他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能是被动地去适应,而只有我们人类,不但可以主动去顺应,还能有清醒的认知。

15、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16、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

17、战国时期,中国马拉松式的历史由直道走到了一个拐弯处,出于对旧文化的怀疑,人们看不到未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过去的信仰、伦理、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时期,历史由稳定转为混乱,这不仅有战争带来的混乱,也有思想上的混乱和文化上的混乱。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也出真理、乱世也出理论、乱世同样出思想。武将们在收拾着旧山河,文人们也不会忘记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把自己的主张施于天下人。于是乎,武将们在争夺天下,文化人便各施奇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

18、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这种情况,林杰老师认为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变这种不和谐,血压就会降下来,不必找医生的。

19、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20、本性就是道,思维传给肉体各类的众生功能,各类众生功能都有着不同的自然运动规律,各类众生功能变化的结果又反应本性的意识,众生功能是没有意识的,只有本性这意识扰乱了众生功能的自然运动,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心。所以说本性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本性一心二门,喜欢用凡心,不喜欢用道心。所以说,修性、修性。修行,修行,把道(本性)的错行修到自然规律上来行。

21、道家认为,人变聪明了,这个世界就会坏掉。所以他反对提倡什么仁义礼智,认为这就是世界坏掉了之后,为了补救这个世界,才提出来的。

22、这是道家文化的基础思想,详细阐明了万物产生的根源。

23、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24、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25、那么,如果把道家思想比作一个人的话,它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26、找到自己的心结,调整三观,提升自己的格局。放松心情,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会成倍增加。

27、我们看似脱缰的生活,其实有道可循,有道可控。

28、很多时候林杰老师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他会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

29、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应该与自然相一致、协调,不能违背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的和谐。道家主张统治者应实行“无为而治”。“无为”即是“顺应自然”。扩展资料:道家的传统与革新:

30、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31、人生中的重重困惑,都逃不出“道”,即事物的“本源”和“规律”——

32、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

33、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34、第三阶段以庄子为代表,他在老子对世界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不论世间事物怎样变化,只要忘记事物之间的界限,获得“无知之知”,都可以使人的心灵获得绝对的快乐。

35、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36、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就难以治理。

37、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8、老子总结出了道家思想精华,当时以“道”为最高哲学,“道“是宇宙万物本源和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在老子的道家思想学说下,被誉为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注重自然和谐,人与宇宙和谐统古代的天人关系,是指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9、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

40、老子出生的年代,战火纷飞,正是文人跟武将展示自己最好的时机了,那些战乱中的浮躁之士,都在运用战争这个武器展现自我,在战争的血性中创造出自己的业绩。而老子一肚子的学问,却能够在这种战乱之中守着自己的信仰,他看透了人生。“不争”,偏偏是老子的聪明之处。

41、「天下无病」,是林杰老师最强调的观念。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

42、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

43、「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

44、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45、就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苦恼:“我没啥坏心眼,有啥说啥,为什么总得罪人?”从生命的本源和发展规律来看,小孩非常柔软,可以被摆成各种造型,但成年人就不行。也就是说,刚直容易脆断,柔弱则代表长久与生存。

46、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7、通过学中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能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而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交流,不拘泥于一个面,这是学中医的最主要的原则。遇到好事的时候,知道「福兮祸所伏」,就不会太得意忘形;遇到坏事的时候,知道「祸兮福所倚」,就不会深受打击。当一个东西的两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体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

48、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9、“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50、就是说道这个东西,原本是混沌一体,因此被称之为“一”。而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在这片混沌中,轻而轻者上浮成为天,也就是“阳”;浊而浊者下沉成为地,也就是“阴”。

51、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

52、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53、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54、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55、“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56、《长津湖》上映至今,以超过57亿票房的成绩超越了吴京主演的《战狼2》,一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有人说:这是吴京超越了吴京。

57、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

58、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59、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60、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

61、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拳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助力和善缘。

62、个性太直的人,像一块冰,棱角分明,必须找到匹配的容器,否则就易产生冲突。

63、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64、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65、至于老子的地位有多么高大,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当年孔子曾去拜见老子,对老子有一段精彩的评价:“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66、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67、        “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

68、南阳方向:G40沪陕转至S38新阳至确山西站下高速

69、社会生态观。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扩展资料: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70、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

71、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

72、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对道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在当时似乎已成为一种集体现象,其范围远超人们的想象。当时西方出现的这股“道家热”以德国最甚。

73、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74、这就是《淮南子》中说的,“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

75、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6、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77、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林杰老师看病,说「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party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

78、道家第二原则:“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79、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庄子为达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明确提出“坐忘”、“守道”、“心对于人的问题,《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即人自身的内在和谐。他首先阐释了生态人的内涵。人之生态首先是:“无乐”、“至乐无乐”。“无乐”即是不为身外的利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的一种平常心,是一种放弃名利、一切顺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安适、恬静、自然,“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常态。人应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诗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见素抱朴”、“粗茶淡饭”的节俭生活方式,“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提倡个人要与社会无害亦无争,从而在个人与宇宙自然的大范围内实现和谐交互。中国传统美学的这种和谐思想能够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直接的理论借鉴。在稳定中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80、肖牛者:今日运势不佳,延续昨日气场,容易被人误解,且好心办坏事,不宜多事。

81、不熬夜,不大鱼大肉,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

82、第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

83、陶渊明最初也是有追求的,有理想的。无奈官场腐烂,他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官做不足百天,便欣然辞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容天地,虚怀若谷,简简单单采菊,简简单单地游山,何种情调,何种潇洒。以至于陶渊明那种高尚的境界,现代还有许多人一直在追求呢。其实,简单才是幸福。

84、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85、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道家尊重人的本性也尊敬自然的法则。所以,人,作为行动之源,首先在学习道家文化时,要搞清楚自己,然后搞清楚自然,最后怎么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86、当今社会有些人由于戾气严重而在处理事务时易于冲动,欲望的张扬与权力的霸道对个人人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价值。

87、 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8、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89、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90、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91、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92、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

93、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94、《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95、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96、“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