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

2022-09-20 11:05 来源:贴刊网 点击: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是一个外来语,最开始用来表示一种精神疾病,叫癔症。现在癔症已经从精神疾病的诊断系统中去掉了,但歇斯底里这个词却被我们保留了下来。我们拿它来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当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的情绪反应达到极致时,我们会说“这个人有些歇斯底里”。

正因如此,歇斯底里通常和某些能够激起人们情绪极度反应的事件相关。比如,当一个人最亲近的人去世了,他会非常伤心甚至“哭到歇斯底里”,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他的情绪反应虽然大,但正常。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有一部分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歇斯底里的人,他们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爆发,大喊大叫、语无伦次,甚至打人毁物。

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就体验了一次别人的歇斯底里,用他的话说:这真是一种未曾感受过的经历,虽算不上“活久见”,但的确耳目一新。

简单说一下他的经历:他在租房子之后换了门锁,房东要求他把新钥匙留一把给自己,我的朋友对这个要求表达了质疑,于是房东在电话里开始大喊大叫。什么“要是这样你们就别住了”“房子是我的,我必须要有钥匙”等等,总之爆发力很强,但听不出什么逻辑。而且在沟通的不到10分钟里,全都是对方在竭尽全力地大喊,没有想要解决问题,只是一直在强调自己的需求,不希望我这位朋友说话。

后来也许是喊累了,毕竟歇斯底里这种事,还是挺费体力的。于是这位房东的老公接过了电话,虽然没有继续歇斯底里,但是仍然在强调自己的需求,核心就是——说别的没用,我就是需要钥匙。

门当户对这种事,你还别不信。

我这位朋友困惑的是:我不过是提了一个疑问,怎么就让这位房东歇斯底里了呢?这么大的情绪,不知道的以为我放了一把火把房子点了呢?杀鸡,焉用宰牛刀?

用什么刀,不在杀鸡还是宰牛,在于拿刀的人——你的内在小孩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内在小孩: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孩子的状态,但这个内在的孩子不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消失。相反,他会永远像一个孩子一样躲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的作者叫施琪嘉,是一位心理治疗师、高校老师。他接受过神经科学和神经内科的训练,做过神经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有过十几年严重人格障碍的治疗经验。在他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人的消极自我实际上来自童年,这种消极自我为即可被称为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并不永远是消极的,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对孩子是友善的,那么这个内在小孩就会健康快乐地活着;如果成长环境恶劣,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善待,内在小孩才产生创伤。

为什么有人能够坦然面对他人的指责、质疑甚至诬蔑,而有的人则容不下一丁点不顺心?从内在小孩这个角度来理解,前者的成长过程更为健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被尊重和善待的,所以他们知道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有一些并不是真实的,自然也不会伤害到自己。

而后者则不然,他人的质疑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他们眼中的质疑就等于事实。有人说自己丑,那自己就是丑的;有人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质疑,那么就相当于自己整个被否定了,自己就是垃圾。任何一个人被别人否定,被变成“垃圾”,都会产生负面情绪,问题就在于,这种情绪如何表达。

虽说有理不在声高,但声高可以让自己“看上去很不好惹”,而声高的极致,就是歇斯底里。就像上文提到的这位房东,租户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疑虑而已,在她看来却是自己被全盘否定了,自己是不被这个世界认可的,她的世界,就此崩塌了。

歇斯底里,也许就是她的内在小孩,在表达内心的极度恐惧吧。

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童年一定挺难的吧?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施老师提到,小孩的情绪化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婴儿早期只有简单情绪,高兴了就特别高兴,伤心起来就觉得特别恐惧。孩子的情绪在两个极端之间切换,没有中间地带。

孩子也会产生一些相对复杂的情绪,比如愉快、嫉妒、难过,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界定这些情绪。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小孩子醒来的时候如果肚子饿了,但是他感到的并不是饥饿而是身体的不舒服。如果这时候恰好妈妈不在身边,他就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对于一个还要靠母亲喂养的孩子,母亲不在身边,那自己是否能生存下去就成了问题,于是恐惧感袭来,大哭大闹。

上文中提到的这位房东,就很可能拥有一个情绪化的内在小孩。在婴幼儿时期,如果没有经历足够的爱抚、眼神交流等情感发展的必要过程,孩子也就体会不到情感的丰富。他们不知道,在极度恐惧和单纯的高兴之间,还可以有担忧、惆怅,也可以有愉快、欣喜,还有嫉妒、低落等等。

对于他们而言,引发负面感受的情境,就要用极度的愤怒甚至歇斯底里来表达,而那些感觉还不错的情境,就只能是高兴。就像手里只有一把宰牛刀的人,他不会想到杀鸡还可以有小刀,而是只知道自己有一把宰牛刀,那自然是需要的时候就直接拿出来了。

本质上,有一个情绪化内在小孩的人,童年都会受到父母在他们情绪上的忽视。所谓情感忽视,就是父母本应该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但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时,父母选择了不回应、不支持或是忽视。

这些对孩子情感支持的方式,都是较为消极的,当孩子的需求不被重视、回应时,虽说表面上张力没有那么大,但对孩子会造成一种暗地里的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好像哪里错了,但因为父母没有表现出大吼大叫或是其他反馈,他们并不知道究竟错在哪。

对未知的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而父母对孩子情感的消极支持,则强化了这种恐惧。没有过丰富的情绪体会,也就学不会用更为合理的情绪来表达内心的需求和对他人的反馈。

所以,虽然面对一个歇斯底里的人会有些尴尬,甚至也会引发我们的不爽甚至愤怒,但是的确该问一问:“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童年一定挺难的吧?”

学会感受复杂情绪,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在童年期错过的,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就不晚,我们还有机会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作者就提到文学作品中关于情绪情感的描写,那些生动的情感,我们也可以通过刻意训练去逐渐培养。

如果你有一个情绪化的内在小孩,不妨在每次情绪化之后,回想一下当时的反应,是否符合当下的情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甚至可以拿出纸和笔,将你的回想记录下来,去培养自己对情绪的感受力。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就会对情绪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当然,也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接纳当下的自己,也是迈出改变的重要一步。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作者也提供了更多疗愈自己的方法,比如不再否定、忽视、攻击、压抑、怀疑自己,开发自身未知的优势,与自己更好地融为一体等等。

不仅如此,除了情绪化的内在小孩,书中还提到了孤独的、自卑的、紧张的、委屈的等10几种内在小孩。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和了解自己,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读懂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人际关系、行为等有些不理解,或是希望更好地和他人相处、帮助他人,那么推荐你看这本书。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44.9                                                                购买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你的内在小孩,也需要你的努力疗愈,才能与你更好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