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络美文 > 正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86个文字精选)

2023-12-13 10:10 来源:贴刊网 点击:

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

1、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孔子的这种思想,放到现在同样也很实用。作为古代特有的制度,礼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礼制的精神仍有价值。现在,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企业,都有着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职各人的权责,这便是现代的“礼制”。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组织和企业才能有效运作并产生效率,否则必败无疑。比如,作为员工或是中下级管理者,就应当服从上级的安排,不能越级行事,否则整个公司或者单位就要乱套了。而且,这种行为很容易被上级误解,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因此,无论是从政还是做公司职员,只有谨守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受到领导的青睐,保证社会或工作的稳定。

3、欲罢不能——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论语十二章翻译最简短)。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8、(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                                                         

10、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1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15、(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6、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得。

17、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参考答案]⑴“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有身份的人,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是指有修养的人,即有才德的人。

20、 《论语》与(  )、(  )、(  ) 并称“四书”。

21、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2、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23、句子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4、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缺点就加以改正。”

27、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8、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9、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1、★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32、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33、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34、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5、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3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9、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0、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41、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42、(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4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4、(解读)这是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

45、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4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7、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48、《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9、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50、①作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翻译为“和”“与”或者不翻译直接写作“而”。

5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52、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53、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5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55、《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56、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5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5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9、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0、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61、(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62、第二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3、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64、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65、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66、孔子说:“多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能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的不好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6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68、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69、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7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2、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7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

74、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75、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6、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77、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8、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夏天,太宗住在低矮潮湿的皇宫里,大臣都劝告他改建。太宗摇头说:“朕富有四海,处理事情都应设身处地。扩建宫殿屋宇,游览观赏池台,老百姓都不会希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苦疲惫之事,怎能强加给百姓呢?”唐太宗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官吏因此上行下效、劝谨奉公,王公贵族乃至大姓富豪也不敢胡作非为、盘剥细民,人人衣着朴素,民风俭朴。如此数年后,人民不再遇到盗贼,牢房常空空荡荡。从长安到镇南,自山东到东海,都不必担心路上饥荒。史书记载,贞观之社会繁荣稳定到这样的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相反,背弃忠恕之道,一味专营,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唐代酷吏周兴就是自作自受的最好注脚。因为武则天的信任,来俊臣胃口愈来愈大,想独掌朝廷大权。他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女儿太平公主实力大,索性告到他们的头上。可是这次他没能得逞,反对他的人愈来愈多,武则天只好下令将其处死。就这样,两个蓄意害人的人,终究以害自己的结果而告终。    

79、(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0、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81、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83、(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8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85、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