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纵队是什么级别 纵队是什么编制

2023-08-10 18:30 来源:贴刊网 点击:

纵队是什么级别?是军级单位的。关于纵队是什么级别以及纵队司令是什么级别,解放军纵队是什么级别,野战军纵队是什么级别,兵团纵队是什么级别,解放军一个纵队是什么级别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image.png

纵队是什么编制

纵队是军队编制的。

纵队,本义指的是纵向组成的队列,在军事术语上多指在军队在运动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纵向队型。

不过,在中国近代史中,纵队的含义得到了扩充,成为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编制单位。

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经使用过纵队这一编制。例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名革命军在对陈炯明的东征作战中就第一次使用“纵队”这一单位编排军队。

而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各路“纵队”更是大放异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有太多轰轰烈烈令人拍案而起喝彩叫绝的故事都与“纵队”一词息息相关。

在某种程度上,纵队一词贯穿了我军由弱而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全过程。 相较于军师旅团这样正式的军队编制,纵队作为一种军队编制,通常是军队在战时的一种临时编成方式,表现为将若干个在同一方向作战的成建制部队编成一个集团。

例如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时,将参与“围剿”的国民党军分为北、南、西三路及十个纵队,并随着战争形势和作战任务的变化或取消或重组。

而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走上长征之路时,也曾多次将红军编成若干纵队,以方便作战和转移。

纵队是什么级别

是军级单位的。

纵队相当于军级单位这一级别。

'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相当军级单位的编制,比如,电影《红日》重点就是讲的解放军第6纵队与兄弟部队1、4、8、9纵队,参加攻打山东孟良固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六纵”就是后来的24军 。

之所以称“纵队”,是战争时期非正规的一种编制,有任意、纵向、南北向、从前到后的含义。

他可以随意根据需要编制下属部队,比如下属几个师,几个团,也可以下属几个大队,可多可少,比较灵活机动。

例如,有“琼崖纵队”、“东江纵队”、“昆仑纵队”、“江南游击纵队”、“特别纵队”等。

到解放战争后期,部队有极大的发展,“纵队”已经达到数万人,远超过一个军的人数。

众所周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常设编制,其级别相当于军级,纵队司令相当于整编后的军长。

抗战时期,我军有两个正规编制:八路军与新四军,八路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下辖2个旅,八路军三个师后期演化为四个一级军区:山东军区与晋察冀军区(115师),晋绥军区(120师),晋冀鲁豫军区(129师),一级军区下辖几个二级军区(相当于旅级),二级军区都有自己的野战部队旅级,军分区自然属于团级。

皖南事变”重组新四军下辖7个师,每个师下辖3个旅。

新四军的级别相当于八路军的师级,所以新四军的师级相当八路军旅级,自然新四军的旅相当于八路军的团。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开始组建野战纵队,当时的纵队有下辖两个或者三个旅,也有纵队下辖3个师的情况。

比如: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就是由358旅与独立第1旅编成,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是由359旅与独立第1旅编成。

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是由独立第3旅,独立第4旅,独立第5旅编成,下辖两个旅的纵队是由王牌老部队编成,三个旅的纵队都是新组建的部队。

解放战争初期,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及6个野战旅。

纵队一般辖3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消纵队番号。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是什么级别的

纵队相当于军级单位这一级别。

"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相当军级单位的编制,比如,电影《红日》重点就是讲的解放军第6纵队与兄弟部队1、4、8、9纵队,参加攻打山东孟良固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六纵”就是后来的24军 。

之所以称“纵队”,是战争时期非正规的一种编制,有任意、纵向、南北向、从前到后的含义。

他可以随意根据需要编制下属部队,比如下属几个师,几个团,也可以下属几个大队,可多可少,比较灵活机动。

列如,有“琼崖纵队”、“东江纵队”、“昆仑纵队”、“江南游击纵队”、“特别纵队”等。

到解放战争后期,部队有极大的发展,“纵队”已经达到数万人,远超过一个军的人数。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

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

第56军、57军、59军一直没有组建过。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

1950年1月10日,新疆民族军在伊宁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

1949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

1949年2月下旬,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国民党新疆警备副总司令、南疆警备司令兼整编第42师师长赵锡光随陶峙岳率所部起义。

12月29日,其整编第42师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13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

1949年3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22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及冀鲁豫部队一部在河南项城地区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豫皖苏军区机关及其独立旅和各军分区基干团、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组建为第18军。

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所属第12旅、第17师于湖北郧阳县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

1949年2月,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

1949年2月,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1949年2月,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

1949年2月,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整编第96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

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董其武所部第111军在内蒙包头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和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

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其新编独立第7师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

1948年11月,东北军区第1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1949年6月,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乘机率所属第128军军部及第312、第313、第314、第309师共2万余人在湖北武昌起义。

7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

1949年8月,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3个军共7万人宣布起义。

11月,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和一部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

1949年11月,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保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

新中国成立后,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和44军浓缩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

1949年2月中旬,桐柏军区集中所属3个旅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

1949年3月1日,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

1949年4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