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

2023-08-08 04:03 来源:贴刊网 点击: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1)

仙山草场 李振超 摄

仙山牧场地处屏南县西北边缘,与古田县、建瓯市相邻。高山草场,地势开阔,湖光山色,松海云雾,是“北方没有、南方仅有”的高山稀有草场。大坂、仙山牧场、仙山松海,都是这块土地的称呼。仙山牧场是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海景区的核心地带,整个规划面积700多公顷。

在它乳名叫大坂的时候,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这块土地并不平静,一度烽烟弥漫,这里走过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革命前辈的足迹,深深烙刻着北上抗日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在这里艰苦生活印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孤悬敌后,开始了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的游击战争,在那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敌人对闽东根据地实行大规模“围剿”,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几百里红色苏区一时陷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

上圪

村支书的童年阴影

屏南县长桥镇上圪村,本名上墘(shàng qian),据2019年《屏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行政村(居)名标准用字、读音的通告》,规范地名为“上圪”(shàng gē)。这是一个老区基点村。

从仙山脚下流淌下来的河水,上游有许多瀑布激流,流过上圪村,河道变缓,水流洁白、澄澈,把两岸沙石冲刷得干干净净,一幅春和景明的气象。沿岸的步行道整洁漂亮,那些浑然天成的大石块錾上书法家题字,村庄就镀上一层文化味,是一个美丽乡村的模样。

让人感动的不是这里的景色,而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沿着河流漫步而行,记忆也顺流而下。村支书吴道干对着满目青翠的河岸说,这些地方,曾经烙着多少血泪印迹啊!

他给我们讲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场惨烈的战斗和烈士的故事:1936年12月,国民党新11师杨杰臣团派出第五连官兵近百人,化装成当地农民,前来偷袭正在村弄巷口张贴宣传标语的游击队员。游击队员闻警后,迅速撤至后门山,在副营长徐功登指挥下,依托有利地形开战,毙死、打伤数个敌人。这次战斗,是独立营单独与敌作战取得的首捷,我方士气大振。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2)

上圪村红色历史纪念馆

然而,战争形势风云变幻,上圪村处于屏南县往古田县、建瓯市的交通要道上,来来往往经过的人群,一些人被捕押往别处,一些被杀死在村庄附近,分不清都是些什么身份,乡亲们能说得清楚的,是邻村水竹洋村参加革命的王朝佑被杀的事件。“王朝佑,上圪水竹洋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被伪保五团捕杀于水尾拱桥头,时年47岁。”4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好汉哪,可惜没有留下后代!”村民谈起王朝佑,既敬佩,又惋惜。

1948年是全国革命形势转折的重要关头,许多革命志士熬过了漫长黑夜,即将迎来曙光,然而,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拙劣招数——坚壁清野,上圪村也被烧得满目疮痍,一有敌讯,村民就往周边的村庄仓皇逃难。有一次,上圪村民进山躲避敌人搜捕,有个年轻女人襁褓中的婴儿啼哭不止,为了避免暴露全村人,她拼命捂住孩子的嘴,后来实在不行了,只好将婴儿溺于河里。对于一个母亲,这是多么惨痛的记忆啊!

水竹洋村的党支部书记萧茂友(又作肖茂有),也是在这个时节,1948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村边。

上圪村许多乡亲目睹了他牺牲的过程,几个当年目击者至今健在,他们指着水流来的方向,说:“就是被杀害在水头这个地方!”向我们叙述那个鲜血淋淋的过程:当着众人的面,保安团对他严刑拷打,用棍子抽,用枪托撞,用刀子刺,用烧红的火铲烙,他就是不肯招供,不肯投降。最后,他被拉到河边的一块菜园里,被打了好几枪,倒下了,倒在菜园角的那块石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事后,乡亲们偷偷收了他的遗骸,葬在他大坂老家的房屋旁,让他魂归故乡。老红军萧茂友的墓地,连同萧家土屋的几堵残墙,还有墙边那些老树和荒草,都在讲述着仙山牧场的那段血红色记忆。

萧茂友牺牲时27岁。那一年,他的儿子才8岁,乡亲们描述的父亲牺牲的惨烈场景,给他留下了永远的心理创伤。

……

而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村支书,虽然已讲述了许多次,但每每说起这段历史,也忍不住悲悯怆然。他说,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讲到恐怖处,竟觉得夜晚沿着河岸幽幽行走的,都是那些砍了头的冤魂;长大些,和村人开垦竹林,夜晚在竹林中过夜,看林子里影影绰绰的,好像也都是鬼影幢幢。他们从小就是听着这些惨烈故事长大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不过,后来也就渐渐释怀了,因为大人们说完故事,都会安慰说,那些死去的人,都是为了正义事业,属于忠烈,应该是归神了,不会伤害我们的。

“我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对革命先辈饱含崇敬之情,心里想着能不能在村里做一些成绩出来。”吴支书说。近年,他们着手创办了上圪村红色历史纪念馆,收集整理身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示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实物。逼真的历史场景还原,翔实的图片资料展示,仿佛重回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令人追忆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革命征程。

上圪村这块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老区精神一直鼓舞着村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建设美丽家园。随着生态建设日益发展,毛竹林资源的绿色宝库,打开了老区致富发展的一扇窗。村庄邻近古老的鹫峰寺。红色革命资源、绿色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遗产叠加,丰富了上圪村的旅游资源,他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激活红色资源,赋能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等课题。

水竹洋

为我疗伤病的大嫂,你在哪里

在长期艰难险阻的革命斗争中,屏南人民遭受了敌人的严酷摧残。据统计:1921年全县共有28347户、170402人,到1949年仅剩下18315户、69147人;被毁灭村庄73个,民房15170多间,被敌杀害618人,被敌抓走4051人,被敌灭绝1124户,被迫外逃人数达3252人,饥饿死亡人数达18321人,土地荒芜总数达到31415亩。仙山脚下的水竹洋村,1944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人左丰美、王一平率领游击队进驻村庄,恢复根据地,其间也屡遭国民党“三光”政策的浩劫,村庄曾三次被整村烧毁,一屋不剩,村民流离失所,四处逃难。但是,“高压”从来没有让革命的火种熄灭,没有让这里的百姓屈服低头。村庄几度沧桑,但仍顽强挺立起来。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3)

水竹洋村

1948年是全国革命形势转折的重要关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加紧了镇压人民的步伐,7月,省保安四团两个连和县保安队为“剿共”,强迫群众移民并村,放火烧光从路下的五溪至长桥的柏源、水竹洋纵横40华里的山林,烧毁前坪、门里、水竹洋等村民房,残杀活埋革命者和群众9人。

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日子,水竹洋村边的一座“山厂”边,踉跄走来一个伤痕累累的人,经受过革命锻炼的屋主人知道,这是我方的人,赶紧将他藏了起来,用当地青草药,为他敷药疗伤、熬汤治病。这位军人北方口音,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伤势好转,就要去寻找自己的部队了,他剪下一块口袋布,写下一句诗赠给主人。这段战争中凝成的友谊,其间纷乱芜杂,难以后续,四十多年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人前来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可惜当事人已搬迁至别村。这一次擦肩而过的寻访,给村人留下遗憾,事实上,当年那位“大嫂”的后代一直珍藏着这方白布,上写“雪满山中高士卧”——那位军人是否采用谐音的方式,透露自己的姓“薛”呢?真相不得而知。这一方白布写着的故事,至今闪耀着一缕荣光。

从前,水竹洋村藏在山沟沟里,行政区划上是上圪的自然村,知名度比较低,国道237改道往水竹洋村边经过,村庄一下子敞亮起来。我们来到水竹洋村时,在一堆留守的老人当中,看到一个神清气爽、身形敏捷的老大妈,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水竹洋,就是因为盛产水竹笋而得名,眼下是毛竹笋登场,接下来就是水竹了,沿河生长,遍地都是。然后还有发笋、苦笋、油面笋……身在竹山,吃不完的野山鲜!

她说,水竹洋村前一片大田洋,村后还有一片更大的田洋,种菜种田,都很富足。

眼前这位85岁的老共产党员杨秀英老人,她的亲身经历就是水竹洋村的一段历史。她8岁做了童养媳,12岁那年秋天,也就是1948年,敌人沿途放火山,烧毁村庄,她就跟着大人往上圪村方向逃命,一路上跌跌撞撞。

我好奇地问:来得及带行李吗?带的衣服够过冬吗?

“哪有什么行李啊!那时候,人的一条小命最值钱!”

他们寄居在上圪村人家的偏舍或者粪寮里,度过了一个寒冬。第二年开春了,生活还是要继续,就跑回来种田、播种。那是1949年春,解放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年底,屏南县也解放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老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1953年曾在村中心建有一座栖身之所,全村的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生活,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分别盖起了房屋,住上自己的房子。

老人平静地叙述那场久远的逃难经历,她的表情淡定,语调平缓,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也许,历经过九死一生的人,习惯用这样镇定的语气,将噩梦般的往事扬弃干净。

从烽火中走出来的乡亲,更加珍惜如今的太平盛世,豁达、乐观,知足,感恩。这,就是水竹洋村的风度。

山峰村

有一座诞生红色政权的笋厂

仙山牧场东边与三万里村之间,有一座小小的村庄:山峰村,也作三峰村,是路下乡岭头村的自然村。在这屏南西北部与建瓯交界的地方,竹林茂盛,笋厂密布,而被载入闽东革命史册的,只有这个与山峰村百米之遥的“笋厂”:1936年9月,中共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在山峰村笋厂成立。王助任书记兼政委,饶守坤任司令员,左丰美任政治部主任兼团特委书记。

成立背景是1934年底,中央军委周恩来在长征途中拍来电报:“闽北红军队伍,要注意和闽东叶飞同志的游击队伍取得联系……”闽北独立师遵照这个指示,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带领300多名战士从崇安出发,经蒲城、松溪、政和、建瓯等地,到达屏南的三峰和水竹洋村,组建贫农团、交通站,宣传革命道理,宣传抗日大义,带领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抗租、抗税、抗丁的“三抗”斗争,一边打击恶霸和土豪,一边打击“清剿”敌军,粉碎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清剿”。

闽东之光最美的地方(闽东之光仙山脚下的烽火岁月)(4)

山峰村笋厂紧急会议遗址

我们采访三峰村的“五老”和一些知情老者时,他们说,1935年饶守坤司令到达这里时,由于时局混乱,这一带本来并不安宁,土匪多,各村又有许多恶霸土豪,百姓十分担心,这些“红匪”一来,那就更惨了,可没想到,这支部队不仅不扰民,还组织了贫农团,除掉了大家最痛恨恶霸和土豪,比如:柏源村、门里村、中秋村等恶霸六七人,深得百姓的欢迎,后来百姓还做起了他们的生意,收集当地百姓的菜、粮,猪肉等,卖给部队,还有一些百姓送孩子当了兵。

他们还讲述了王助、饶守坤等指挥游击战过程中的故事,到最后,这个红军新区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许多贫苦农民纷纷要求参加红军,部队从原来的300多人,增加到1300多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屏南被划为红区,为闽东红军北上抗日集结地打下的坚实基础。

山风轻轻地吹,故事缓缓地流淌,我们去山峰村时,正值清明时节,春山新雨,万物竞长。满目春色中,毛竹笋是这个村庄的主角,村民们正在用传统手法制作笋干:他们在土灶的大锅里煮熟毛竹笋,然后堆在榨床上,物理榨干水分,最后摊到土灶上,慢慢烘干。整个小山村,就氤氲在竹笋的清香里。

我们游走在村巷中,像是在拍摄舌尖上的美食专题纪录片。

丰碑·来时路

仙山,是一座有高度的大山,红色的种子在此落土生根,开花结果,激励着屏南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投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78年大坂成了国营牧场,也就是仙山牧场。1984年7月,中共屏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中共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驻地纪念碑。2012年7月,仙山被列为宁德市党史教育基地。

仙山脚下,当年那条洒满热血的红军路,被列为红色文物保护点:“路下乡岭头村山峰自然村经长桥镇上圪村水竹洋自然村至上圪村共约十公里处”,这条路,记录了屏南县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立与武装斗争的兴起、中共闽东北特委和闽东北军分区在山峰村成立及其在仙山牧场一带开展艰苦的革命斗争,直至整编成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的峥嵘岁月。

来源:闽东日报

,